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詳析 (上) 單周堯教授主講

左丘明 左傳
•《左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兼真善美而有之。它據事直書,以史傳經,得史學之真;書中闡明《春秋》經義,含有豐富的道德倫理思想,得經學、哲學之善;其敘事寫人,精妙絕倫,引人入勝,得文學之美。

•《春秋》相傳是孔子據魯史筆削而成的。其書分年紀事,上起魯隱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下迄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其中包括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大事。

•《左傳》中的《春秋》經文下止哀公十六年「孔丘卒」,由於過去的學者都依據《史記.孔子世家》所記孔子作《春秋》「下迄哀之十四年」獲麟,所以把哀公十五、十六兩年的《春秋》經文稱為「續經」,認為出於孔子弟子所補。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世稱“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散文家,曾任鲁國史官。相傳著左傳。

單周堯教授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特聘教授,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前副校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前主任。

左丘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單周堯教授主講

創作背景
母親武姜因難產,厭惡長子莊公,溺愛次子共叔段。莊公即位後,公叔段謀奪君位,莊公容忍他,他愈加驕橫,後在鄢地將其打敗。莊公與母關係斷裂,後依潁考叔提議,母子和好如初。

左丘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世稱“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散文家,曾任鲁國史官。相傳著左傳。

單周堯教授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特聘教授,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前副校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前主任。

左丘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何叔惠老師吟誦

創作背景
魯隱公元年,鄭莊公之弟公叔段謀奪君位,莊公採取欲擒故縱手段,誘使共叔段愈加驕横,後在鄢地將其打敗。

左丘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世稱“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散文家,曾任鲁國史官。相傳著左傳。

何叔惠(1919-2012)
號薇盦,廣東順德人。著名詩人及書法家。創設鳳山藝文院,著有薇盦存稿。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 簡鐵浩校長吟誦

韓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世稱韓文公。宋代蘇軾譽其為「文起八代之衰」,後世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寫作背景
韓愈求官未遂,心情鬱悶,借送友人,寫下贈序,文中流露,不遇之嘆,不平之鳴。

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于時,坐於廟堂,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 羅弓矢,武夫前呵, 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 才畯滿前,道古今而 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趦趄,口將言而囁嚅,處穢污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可以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 繚而曲,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 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簡鐵浩(1938-2020)
廣東南海人,生於香港。資深教育工作者,曾任職徽遠英文書院等中學校長。擔任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節協會大會顧問達25年,編著朗誦研究論文集。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文天祥 正氣歌 方鏡熹老師吟誦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

創作背景
文天祥兵敗被俘,誓死不屈,以身報國,獄中作詩,以見其志。此詩慷慨激昂,充分表現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

文天祥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廷。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以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諸葛亮 前出師表 方鏡熹老師吟誦

諸葛亮(181-234)
字孔明,三國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創作背景
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上書後主,勸後主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親賢遠佞,完成興復漢室大業。

諸葛亮 前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