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 (約694-756) 字少伯,唐代著名詩人,擅寫深宮幽怨,與塞外風光,表現豐富感情,與深刻思想。
詩作背景
春日明麗閨中少婦,感受人生矛盾無奈。此詩確是寫閨情之佳作。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王昌齡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 (約694-756) 字少伯,唐代著名詩人,擅寫深宮幽怨,與塞外風光,表現豐富感情,與深刻思想。
詩作背景
春日明麗閨中少婦,感受人生矛盾無奈。此詩確是寫閨情之佳作。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辛棄疾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 濟南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辛棄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遊雙峰並峙。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
青玉案,詞牌名,別稱《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漢 張衡《四愁詩》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宋 劉克莊《辛稼軒集序》
… 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宋 歐陽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花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清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 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 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方鏡熹老師評:「激揚穠豔 辛稼軒」
蘇軾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放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竹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豪。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傑出者,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定風波,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前闋三平韻,兩仄韻,後闋四仄韻,兩平韻。
王國維曰:「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蘇軾︰「不惜拗折天下人的嗓子」
方鏡熹老師評:「逸懷浩氣 蘇東坡」
柳永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
柳永,北宋詞人。 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年間進士, 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為婉約派代表人物。
八聲甘州,詞牌名。 全詞共八韻,所以叫“八聲”。 詞分上下兩曲,上曲寫景,下曲抒情。
「俚不傷雅,雅不嫌俗。」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溫庭筠《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
方鏡熹老師評:「俚不傷雅 柳耆卿」
李煜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975年在位), 漢族,彭城(江蘇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 繼位,史稱李後主。 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被俘。 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文學造詣非凡,為中國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詞聖,作品千古流傳。
破陣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
陳暘《樂書》:「唐《破陣樂》屬龜茲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畫衣甲,執旗旆,外藩鎮春衣犒軍設樂,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壯觀也。」 按唐《破陣樂》乃七言絕句,此原來是以舊曲之名,另度製新配樂。元朝高拭詞注「正宮」。
李煜《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李煜《一斛珠》
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箇,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鏽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葺,笑向檀郎唾。
王國維曰:「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一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兄弟九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方鏡熹老師評:「血淚書成 李後主」
方鏡熹老師在退休之前,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
馮延巳 謁金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鬥鴨欄干獨倚,碧玉搔首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904—960)字正中,南唐廣陵(今揚州)人。官至中書侍郎左僕射平章事,是當時詞壇的大家。 有《陽春集》。 多才藝,工詩詞。 擅用清新的語言,刻畫人物內心的活動和哀愁,隱約流露出對南唐王朝國勢的關心與憂傷。
方鏡熹老師評:「花間翹夢 馮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