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季氏第十六篇第九章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孔子說:「(天才人物)生來就懂,最好;學習然後知道,是第二等人,不主動尋求,要碰到困難才去學,是又次一等;遇到困難還不肯學,這樣的人,就最下等了!」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論語 季氏第十六篇第九章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孔子說:「(天才人物)生來就懂,最好;學習然後知道,是第二等人,不主動尋求,要碰到困難才去學,是又次一等;遇到困難還不肯學,這樣的人,就最下等了!」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論語 學而第一篇第十五章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子貢(端木賜)說:「貧窮,卻不諂媚;富有,卻不驕傲,怎樣?」
孔子說:「可以了,不過還比不上貧窮,卻能喜樂;富有,卻 愛重文化。」
子貢說:「詩篇(衛風淇奧)這樣講:』像骨、角、玉、石,要先切開成型,磋治各處,跟着雕琢細部,最後磨光全體。』就是這個(不斷精進)意思吧?」
孔子說:「賜啊!可以開始和你談詩三百篇了——告訴你過去的,你就知道未來的。(聯想,推理的能力真好呀!)」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論語 公冶長第五篇第四章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論語 為政第二篇第十二章
子曰:「君子不器。」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子貢問 (老師):「我(端木賜)這個人怎樣?」孔子說:「你真是一件東西啊。」子貢再問:「是甚麼東西呢?」孔子說:「是瑚璉啊」。
孔子說:有修養的人,不像器皿一樣,(只有特定的用途,而且沒有自覺主宰。)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論語 雍也第六篇第三十章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子貢說:「如果有人能夠普遍地給人民好處,讓大家生活都有改善,怎樣?可以說是仁者嗎?」
孔子說:「豈止是仁者?確是聖人了!堯舜也或者憂心做不到呢!所謂仁者,自己要站得穩,也使他人站得穏;自己通達順利,也讓他人通達順利,能夠就近作此,推己及人,可說是行仁的方法了。」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論語 為政第二篇第四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便有志於大人的學問;三十歲,在立身處世上開始有所建樹;四十歲,對事物有了定見,不易迷惑;五十歲,認識上天給予人類的使命和限制;六十歲,聽到話就能了解真意,而且連比較逆耳的話,都不大介意了。到了七十,就隨意放鬆一下心念,總之都沒有越過規矩。」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論語 述而第七篇第三十章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孔子說:「仁難道離開我們很遠嗎? 我真正願意尋找、體驗這個仁,仁就來了。」
這句說話看來簡單隨意,其實是儒家極之重要的理念。最高的道德是本於人性的核心,完全是一種自覺意願的問題。道德意志,自由意志,心想便可,這樣便是心想事成。不心想不事成,心想亦未必事成,若沒有意願怎能事成。孔子的意思是,強調自由意志,強調道德能動性,道德自我作主。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