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三首 何叔惠老師吟誦

李白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詩作背景
詩人造訪摯友孟浩然不遇,寫此詩以表達敬仰及遺憾之情。詩作質健豪邁,意蘊深長。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作背景
應為李白中年期送别之作。詩人透過環境刻劃,氣氛渲染,表達惜别之意,深情婉轉,餘韻悠長。

李白 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覇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詩作背景
宋代邵博始稱此詞為李白之作。詞中描繪女子思念爱人之情,意境開闊,氣韻沉雄,凄婉流麗。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多變。

何叔惠(1919-2012)
號薇盦,廣東順德人。著名詩人及書法家。創設鳳山藝文院,著有薇盦存稿。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李白 將進酒 梁立勳老師吟誦

李白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千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年,詩人被賜金放還,日後借酒興詩,抒發懷才不遇,滿腔不平之情。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多變。

梁立勳
師事何叔惠老師,前香港中學中文科主任,多倫多文華藝術節朗誦比賽評審。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吟誦者師事何叔惠老師,吟誦時見其流派特色,亦自有面目,足見吟誦藝術之自由度及靈活性。

辛棄疾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楊雲萍教授吟誦(閩南話) 葉嘉瑩教授吟誦(國語/普通話)

辛棄疾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小序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疎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鴈(同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寫作背景
這首追憶與陳亮的交會與抒發別情的詞作。辛棄疾寫了這首《賀新郎》,兩人往返唱和,各自寫了三首,詞中所寫抗金的思想。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詞風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楊雲萍教授(1906-2000)
原名友濂,作家、歷史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擔任歷史學系教授凡三十年。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辛棄疾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楊雲萍教授吟誦(閩南話) 葉嘉瑩教授吟誦(國語/普通話)

辛棄疾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冷冷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么弦訴。

寫作背景
辛棄疾為宦十數載,皆任地方官,時任湖南安撫使,送友人舟赴臨安,臨別時寫下這詞。上闋描敘送別場景。下闋思緒追隨友人舟行情景。結韻一筆折回,抒發離愁之情。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詞風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楊雲萍教授(1906-2000)
原名友濂,作家、歷史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擔任歷史學系教授凡三十年。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陳魯慎教授主講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
詞牌名,別稱《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 濟南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辛棄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遊雙峰並峙。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

寫作背景
上闋寫景,描繪元宵佳節熱鬧景象。下闋寫人,寫做人之道,不居功不炫耀。

注釋 資料來自陳魯慎教授之筆記。
註一:
元夕 —— 正月十五為上元,該日晚上稱為元夕,或稱元宵。元夜,乃傳統燈節。
花千樹 —— 星如雨 均喻火樹銀花,極言燈飾多燈火盛。
鳳蕭 —— 即排蕭,因管禮參君如鳳翼故名。亦作是以引鳳來儀之簫聲。
魚龍舞 —— 古代百戲雜陳,如今人之雜技。
娥兒雪縷句 —— 元宵佳節,女士們出門觀燈之頭上飾物。
驀然 —— 忽然間。
闌珊 —— 零落。

註二:
本調寫元宵夜景而自憐憂獨之作。

陳魯慎(1912-2015)
廣州國民大學、香港廣大書院、聯合學院、能仁書院、珠海大學、德明書院等擔任中文系教授達卅年。講授古典文學。享壽104歲。

張考祥 西江月·重遊三塔寺寒光亭 陳魯慎教授主講

張考祥《西江月·重遊三塔寺寒光亭》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張孝祥 (1132—1169)
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宋朝詞人,工詩、文、詞,考進士,獲欽點第一(即狀元)。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有「於湖集」、「廣湖詞」傳世。

寫作背景
張孝祥調職前重遊舊地。過去三年兩次遭罷。詞中吐露人世感慨,上闋寫景下闋寫情,乃情景交融之名作。

注釋 資料來自陳魯慎教授之筆記。
註一:
湖 —— 指江蘇省漂陽縣之三塔湖。
絲絲 —— 指楊柳之葉。
世路 —— 即世情也,言年少氣銳,但多年宦海風波,已知世情凶險。
寒光亭 —— 就在三塔寺內。

註二:
本調上半寫景,下半寫情,乃情景交融之名作。

陳魯慎(1912-2015)
廣州國民大學、香港廣大書院、聯合學院、能仁書院、珠海大學、德明書院等擔任中文系教授達卅年。講授古典文學。享壽10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