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楊雲萍教授吟誦(閩南話) 葉嘉瑩教授吟誦(國語/普通話)

辛棄疾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小序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乳燕飛》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疎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鴈(同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寫作背景
這首追憶與陳亮的交會與抒發別情的詞作。辛棄疾寫了這首《賀新郎》,兩人往返唱和,各自寫了三首,詞中所寫抗金的思想。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詞風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楊雲萍教授(1906-2000)
原名友濂,作家、歷史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擔任歷史學系教授凡三十年。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辛棄疾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楊雲萍教授吟誦(閩南話) 葉嘉瑩教授吟誦(國語/普通話)

辛棄疾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冷冷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么弦訴。

寫作背景
辛棄疾為宦十數載,皆任地方官,時任湖南安撫使,送友人舟赴臨安,臨別時寫下這詞。上闋描敘送別場景。下闋思緒追隨友人舟行情景。結韻一筆折回,抒發離愁之情。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詞風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楊雲萍教授(1906-2000)
原名友濂,作家、歷史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擔任歷史學系教授凡三十年。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葉嘉瑩 冬日雜詩 浣溪沙 葉嘉瑩教授吟誦 (普通話)

葉嘉瑩 冬日雜詩其三 一九四四年
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晴明半日寒仍勁,燈火深宵夜有情。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伐茅蓋頂他年事,生計如斯總未更。

詩作背景
抗戰期間,北平淪陷,詩人在冬夜寒風怒號裡,有感書懐。

葉嘉瑩 浣溪沙 連夕月色清佳,口占此闋 一九九二年
無限清暉景最妍。流光如水復如煙。一輪明月自高懸。
已慣陰晴圓缺事,更堪萬古碧霄寒。人天誰與共嬋娟。

詩作背景
詩人晚年之作,有隨心所欲之感。

葉嘉瑩 (1924-)
號迦陵,土默特蒙古後裔,出身葉赫那拉氏,華人漢學家,擅詞曲,研究古典詩詞。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李商隱 西溪 葉嘉瑩教授吟誦 (普通話)

李商隱 西溪
悵望西溪水,潺湲奈爾何。不驚春物少,只覺夕陽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蘿。人間從到海,天上莫為河。
鳳女彈瑤瑟,龍孫撼玉珂。京華他夜夢,好好寄雲波。

詩作背景
詩人望西溪流水,聽潺湲水聲,倍感寂寞凄苦。

李商隱 (約 813-858)
字義山,號玉谿生,唐代著名詩人,詩風獨特,情致深蘊,擅長律絕,措辭婉麗。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葉嘉瑩教授吟誦 (普通話)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寫作背景
詩人南歸多年。登建康賞心亭,遠望山川風物,百感交集,痛惜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

辛棄疾(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詞風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馮延巳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葉嘉瑩教授吟誦 (普通話)

馮延巳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寫作背景
一首閨怨詞,寫癡情女子對不歸男子,既懷怨又難割捨的感情。

馮延巳(903-960)
南唐詩人。三度入相。其詞多寫閒情逸緻辭,文人氣息甚濃。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