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陋室銘 江獻珠女史吟誦

劉禹錫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寫作背景
因得罪權貴,作者被貶、受刁難、迫搬至斗室,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

江獻珠 (1926-2014)
香港烹飪名家,廣州馳名食家江太史之孫女,吟誦師承麥華三老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李白 菩薩蠻 歸程 江獻珠女史吟誦

李白 菩薩蠻 歸程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傑出詩人,被譽為詩仙,與詩人杜甫合稱「李杜」。

寫作背景
此詞寫思婦的離愁,盼望遠方的旅人。

江獻珠 (1926-2014)
香港烹飪名家,廣州馳名食家江太史之孫女,吟誦師承麥華三老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李煜 相見歡 秋歸 江獻珠女史吟誦

李煜 相見歡 秋歸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937-978)
字重光,為南唐後主,能詞,初詞風綺麗,語言明淨,情感率真。

寫作背景
此詞乃後主亡國後作,故此傷懷故國,而直抒胸臆,肝腸斷絕,哀婉感人,一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矣。

江獻珠 (1926-2014)
香港烹飪名家,廣州馳名食家江太史之孫女,吟誦師承麥華三老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蘇軾 水調歌頭 江獻珠女史吟誦

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寫作背景
北宋熙寧九年中秋之夜,蘇軾賞月,飲酒到天明,作此名篇,懷念分別七年的弟弟蘇轍。這詞流傳甚廣。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詞風豪放,個性鮮明,筆力雄健,想像豐富奇特。

江獻珠 (1926-2014)
香港烹飪名家,廣州馳名食家江太史之孫女,吟誦師承麥華三老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柳永 雨霖鈴 秋別 江獻珠女史吟誦

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著名詞人,與張先齊名。精通音律,放蘯不覊。仕途坎坷,流連坊曲。以通俗語言,率真情感,為歌妓作詞,流傳甚廣。

雨霖鈴 詞牌名。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

雨霖鈴 秋別
柳永代表作。寫與戀人分別的情景。由薄暮寫到初曉。由話別寫到傷別。楊柳岸曉風殘月,為千古所誦的名句。

柳永 雨霖鈴 秋別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流,待與何人說!

江獻珠 (1926-2014)
香港烹飪名家,廣州馳名食家江太史之孫女,吟誦師承麥華三老師。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