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創作背景
因永王璘事件,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至湖南。杜甫懷念李白而寫此詩。
杜甫(712-770)
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與李白齊名,世稱為詩聖。其詩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梁啟超評: 少陵只為蒼生苦,贏得乾坤不盡愁。
杜甫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創作背景
因永王璘事件,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至湖南。杜甫懷念李白而寫此詩。
杜甫(712-770)
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與李白齊名,世稱為詩聖。其詩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梁啟超評: 少陵只為蒼生苦,贏得乾坤不盡愁。
杜甫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創作背景
杜甫懷念李白,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
杜甫(712-770)
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與李白齊名,世稱為詩聖。其詩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梁啟超評: 少陵只為蒼生苦,贏得乾坤不盡愁。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創作背景
汪倫在桃花潭為李白送行,李白以詩贈之。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被譽為詩仙,與詩人杜甫合稱「李杜」。
蘇軾 定風波
序言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放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竹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詞風豪放,個性鮮明,筆力雄健,想像豐富奇特。
定風波 詞牌名。
詩作背景
蘇軾謫居黃州,與友春遊,風雨忽至,同行皆狼狽,而詞人安逸悠閒,不久放晴,即景而作。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創作背景
李白送別摯友孟浩然,寫下詩意之景,流露深厚情誼。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被譽為詩仙,與詩人杜甫合稱「李杜」。
柳永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
柳永,北宋詞人。 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仁宗年間進士, 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為婉約派代表人物。
八聲甘州,詞牌名。 全詞共八韻,所以叫“八聲”。 詞分上下兩曲,上曲寫景,下曲抒情。
「俚不傷雅,雅不嫌俗。」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溫庭筠《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
方鏡熹老師評:「俚不傷雅 柳耆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