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流風 分春館詞吟誦

分春館詞吟誦的前言

中國古詩詞是否因時代的前進而遠離我們。中國韵文那曼聲吟哦,能否在迪士科、流行曲快節奏的衝擊中,還能給我們以獨特享受。我們特請來古詩詞專家和教授,以及現在還在學習和吟唱的再傳弟子作現場展示。目的是讓前進着的人們也來感受一下我國傳統詩詞的藝術魅力。

吟誦是有節奏地以平、上、去、入四個聲調誦讀詩文。在朗讀時,以長短抑揚的節奏,表現漢語詩文中獨特的音樂美。古人說的,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

一百多年前,經學大家陳澧因應粵音九聲的特點,始創南腔吟唱方法。其後,得陳洵、朱庸齋等南方詞人的承傳和發展,形成詞南派唱腔。其特點平聲悠揚,上、去聲婉轉有致。入聲短促,激越,韵腳拖腔。根據詩作內容,適當運用高低聲調,以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

吟唱者包括朱庸齋老師、陳永正教授、呂君愾老師、李國明老師等。

02:23  (1)  張先 一叢花令  朱庸齋老師吟唱
04:45  (2)  晏幾道 臨江仙  朱庸齋老師吟唱
06:42  (3)  辛棄疾 賀新郎  蔡國頌老師吟唱
08:44  (4)  李商隱 無題      陳永正教授吟唱
10:29  (5)  李商隱 春雨      陳永正教授吟唱
12:12  (6)  李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  張桂光老師吟唱
13:55  (7)  柳永      玉蝴蝶  張桂光老師吟唱
16:08  (8)  蔣春霖 渡江雲   呂君愾老師吟唱
18:40  (9)  李清照  鳳凰台上憶吹簫  曾秀瓊老師吟唱
21:09 (10)顧貞觀  金縷曲  郭應新老師吟唱

00:07 (11) 李白     憶秦娥   柯文亮老師吟唱
01:19 (12) 秦觀     滿庭芳   張思老師吟唱
03:46 (13) 吳文英 風入松   朱令名老師吟唱
05:34 (14) 晏幾道 臨江仙   崔浩江老師吟唱
07:03 (15) 秦觀     畫堂春   鄭敏華老師吟唱
08:35 (16) 辛棄疾 破陣子   鍾敏強老師吟唱
10:02 (17) 秦觀     滿庭芳   黎榮坤老師吟唱
12:30 (18) 朱彝尊 高陽台   黃少強老師吟唱
14:49 (19) 吳文英 八聲甘州 張思老師吟唱
17:10 (20) 張孝祥 念奴嬌   蔡庭輝老師吟唱
19:09 (21) 蔣春霖 琵琶仙   郭應新老師吟唱
21:15 (22) 辛棄疾 摸魚兒   曾秀瓊老師吟唱
23:37 (23) 張曙     浣溪沙   李國明老師吟唱
24:48 (24) 李煜     破陣子   柯文亮老師吟唱
26:36 (25) 晏幾道 鷓鴣天   鄭敏華老師吟唱
28:28 (26) 蔣春霖 渡江雲   楊熒堅老師吟唱

00:06 (28) 鄭文焯 雨霖鈴     呂君愾老師吟唱
02:12 (29) 王維     山居秋暝 蔡庭輝老師吟唱
03:30 (30) 蘇軾   永遇樂      曾秀瓊老師吟唱
05:46 (31) 陳恭尹 崖門懷古 鐘敏強老師吟唱
07:22 (32) 李煜     浪淘沙     黃少強老師吟唱
08:58 (33) 李白     菩薩蠻     柯文亮老師吟唱
10:22 (34) 柳永     雨霖鈴     曾秀瓊老師吟唱
12:42 (35) 蘇軾     水龍吟     呂君愾老師吟唱
15:03 (36) 晁補之 水龍吟     楊熒堅老師吟唱
17:18 (37) 秦觀     望海潮      黎榮坤老師吟唱
19:47 (38) 張先     一叢花令 崔浩江老師吟唱
21:52 (39) 溫庭筠 菩薩蠻     李國明老師吟唱
23:01 (40) 秦觀     江城子     鄭敏華老師吟唱
24:53 (41) 蘇軾     八聲甘州 楊熒堅老師吟唱
27:16 (42) 韋莊     菩薩蠻     李國明老師吟唱
28:23 (43) 柳永     望海潮     張思老師吟唱
30:54 (44) 蘇軾     念奴嬌     呂君愾老師吟唱

杜甫 兵車行 招祥麒博士朗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與李白齊名,世稱為詩聖。其詩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梁啟超評: 少陵只為蒼生苦,贏得乾坤不盡愁。

詩作背景
這敘事詩寫唐玄宗,窮兵黷武,連年征戰,民不聊生。是反戰之名作。

杜甫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元稹 行宮 陳魯慎教授主講

元稹 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 (779 – 831)
字微之。工詩且善言情,與白居易齊名。元白交情最深,詩歌有共同特色,世稱元白體。有元氏長慶集傳世。

詩作背景
唐玄宗初時勵精圖治,及後奢侈淫逸,引至安史之亂。本詩語少意足,道出宮女傷感生活,暗示唐朝由盛到衰。

陳魯慎教授
年逾百歲。曾任廣州國民大學、香港廣大書院、聯合學院、能仁書院、珠海大學、德明書院等中文系教授達卅年。

粵語保存唐音韻,粵讀唐詩最傳神。
廣府話讀詩詞,宜家學唔怕遲。

 

李白 兩首 趙元任教授吟誦 (常州話)

李白 (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與杜甫齊名。世稱詩仙,才華橫溢,浪漫不羈。

詩作背景
當時李白,備受排擠,有志難伸。感到孤獨,苦悶寂寞,借酒消愁。

李白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詩作背景
李白為餞別李雲而寫此詩。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報國無門,苦悶情懷。

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趙元任(1892-1982)
著名語言學家、哲學家、作曲家。被尊為漢語言學之父。

私塾調之吟誦
通過私塾或家教,代代相傳之吟誦,有三千多年歷史。雖無固定之音階,但像唱歌地誦讀。
這吟誦的聲帶,錄於一九七零年,為趙家之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