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 黃鶴樓 陳耀南教授主講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 唐初河南汴州人,少年及第,浮艷輕薄,後來變而風骨凜然。

詩作背景
詩人登臨黃鶴樓,盡覽眼前之美景,吊古懷鄉感慨賦詩。

這是一首著名的詩,前半有古詩形式,後半是七律的體裁,是七律尚未定形之作,唐初的作品。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杜甫 秋興八首 陳魯慎教授朗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與李白齊名,世稱為詩聖。其詩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梁啟超評: 少陵只為蒼生苦,贏得乾坤不盡愁。

詩作背景
秋興者,因秋而生之感興。杜甫晚年精心傑作。當時憑依已失,避亂而居夔州。懷秋景之蕭條,憶京都之華麗,憂國家之外患,哀個人之不成,有感而創此詩。

其一: 由夔州秋景,逗出懷鄉戀闕之思。
其二: 由夔州晚景,寫出思歸傷逝之情。
其三: 由夔州朝景,詠出事與願違衷曲。
其四: 從長安落墨,寫朝局邊事之多故。
其五: 從所思發端,追憶當年意氣之盛。
其六: 思曲江為主,而感懷長安之今昔。
其七: 昆明池為主,而感慨古今之盛衰。
其八: 借渼陂發端,總結今昔盛衰之慨。

杜甫 秋興八首 之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 秋興八首 之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城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杜甫 秋興八首 之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杜甫 秋興八首 之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杜甫 秋興八首 之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杜甫 秋興八首 之六
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烟接素秋。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杜甫 秋興八首 之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杜甫 秋興八首 之八 (音頻闕略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陳魯慎(1912-2015)
廣州國民大學、香港廣大書院、聯合學院、能仁書院、珠海大學、德明書院等擔任中文系教授達卅年。

為何保育青洲山 李業飛先生主講

澳門青洲山
四百多年的歷史包括宗教、軍事、工業、古樹名木,值得好好地保育。將來可興建為游擊戰的活動區,綠化的公園,記念館、博物館、旅遊區,好好地經營,可成為澳門的新景點。保育和發展是可以共存。

李業飛
澳門文化遺產委員,澳門資深報界人士。

 

談澳門青洲山的歷史 李業飛先生主講

澳門青洲山
四百多年的歷史始於明朝。連接蓮峯廟,是清朝林則徐宣讀禁鴉片的地方。山上有兩百多年的修道院、軍事碉堡和哨所、中國第一個水泥廠、古樹名木,值得好好地保育。將來可興建為游擊戰的活動區,綠化的公園,記念館、博物館、旅遊區,好好地經營,可成為澳門的新景點。保育和發展是可以共存。

李業飛
澳門文化遺產委員,澳門資深報界人士。

 

繁體字和簡體字 普通話和廣東話 程祥徽教授主講

程祥徽教授的觀點是:
在漢字上繁簡用字,在語言上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苦難是財富,因為當了右派,送青海監督勞動二十二年後,他的觀點就是要和諧。

文字要和諧: 繁體字簡體字各有優點,所以三十多年前便提倡,繁簡由之

語言要和諧: 語言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應該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程祥徽
語言學教授,澳門大學中文學院院長。

沈佺期 獨不見 陳耀南教授主講

沈佺期 獨不見
盧家少婦鬱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 唐代著名詩人,與宋之問並稱沈宋,對律詩體格定型貢獻頗大。

詩作背景
詩內描寫孤獨思念困苦的心情。

七言律詩 是古典格律詩中,音樂感最強,文化資訊最濃縮。在五十六個字之中,適當的典古,比興寄托,或白描,直抒發胸襟的成份,都可以很巧妙地放在一起。所以名家輩出,淵源自漢魏六朝,到初唐初步成熟,到盛唐,特別在杜甫的時代達到一個高峰。後繼者如中唐、晚唐、至宋代很多名家都由此演變發展。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