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第十講) 雍也第六篇第十二章 陳耀南教授主講

論語 雍也第六篇第十二章
冉求曰:「非不説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陳耀南讀孔子》陳耀南著 譯文
冉求說:「不是不喜老師的道理,只是實行的力量不夠。」孔子說:「(真正)力量不夠的人,是走到半路才停歇,現在你(根本沒有努力過·就)自己先畫界限了!」
說,即「悦」;女,即「汝」。

陳耀南教授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台灣教育部審定正教授,南洲國學社。

即席揮毫 黃兆漢教授示範

「筆歌墨舞」中國傳統書畫
黃兆漢教授「即席揮毫」示範表演:畫三幅、書法三幅。
畫:「雄雞翠竹」、「牡丹蜜蜂」、山水(指頭畫)。
書法:草書「壽而康」、行書「慈悲喜捨」、草書「龍飛鳳舞」

黃兆漢教授簡介
1941年出生。原香港大學中文系正教授。現任澳洲中國藝術協會會長。從藝過程:
1949 —— 學畫於李鳳公老師(1884-1967)
1950 —— 學畫於梁伯譽老師(1903-1979)
1951 —— 參加「梁伯譽師生畫展」,第一次作「即席揮毫」表演
1950 —— 中期老師:鮑少游先生(1892-1985)、劉秉衡先生(1915-2003)
1980年代 —— 饒宗頤教授(1917-2018)、劉海粟教授(1896-1994)
1970年代中期,開始於澳洲首都坎培拉(Canberra)教畫,第一位學生是一位澳洲女士。至今差不多有50年的教畫經驗。期間亦開過差不多20次畫展。簡言之,
畫畫經驗:超過70年,
教畫經驗:50年,
畫展經驗:差不多20次,
示範經驗:不少於40次(自1951年起)。

「即席揮毫」的基本要素:
1. 藝 — 藝術、技術、技巧
2. 膽 — 夠膽色、有勇氣,因為要在眾人之前表演;「藝高人膽大」!
3. 定 — 《大學》說:「止→定→靜→安→慮→得」。
定 — 鎮定 故「定」可以控制自己情緒、時間→完成作品,甚至可以控制觀眾的情緒。
常言「大膽落筆,小心收拾﹗」即「膽」與「定」的問題。
「藝高人膽大」:不一定對,因為:
(1) 不習慣在眾人前畫畫;即「膽怯」。
(2) 技法不夠純熟、漂亮、驚人,或不能討人好感;沒有鎮人之氣慨,技法太弱;或人工化太多,不夠大方,諸多做作,無自然之美等等。

黃兆漢
原香港大學中文系正教授。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藝術文化發展中心名譽顧問、中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特邀研究員、澳洲塔省博物及藝術館名譽首席顧問(中國藝術及古物)、澳洲中國藝術協會會長、澳中友好協會塔州分會贊助人、任劍輝研究計劃總策劃人。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詳析 (下) 單周堯教授主講

創作背景
母親武姜因難產,厭惡長子莊公,溺愛次子共叔段。莊公即位後,公叔段謀奪君位,莊公容忍他,他愈加驕橫,後在鄢地將其打敗。莊公與母關係斷裂,後依潁考叔提議,母子和好如初。

左丘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羮。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世稱“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散文家,曾任鲁國史官。相傳著左傳。

單周堯教授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特聘教授,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前副校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前主任。

辛棄疾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楊雲萍教授吟誦(閩南話) 葉嘉瑩教授吟誦(國語/普通話)

辛棄疾 賀新郎·柳暗凌波路
柳暗凌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綠。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冷冷曲罷,為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為倩,么弦訴。

寫作背景
辛棄疾為宦十數載,皆任地方官,時任湖南安撫使,送友人舟赴臨安,臨別時寫下這詞。上闋描敘送別場景。下闋思緒追隨友人舟行情景。結韻一筆折回,抒發離愁之情。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詞風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

楊雲萍教授(1906-2000)
原名友濂,作家、歷史學者。國立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擔任歷史學系教授凡三十年。

葉嘉瑩教授(1924-2024)
詩詞作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陳魯慎教授主講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
詞牌名,別稱《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辛棄疾 (1140—1207)
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 濟南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辛棄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遊雙峰並峙。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

寫作背景
上闋寫景,描繪元宵佳節熱鬧景象。下闋寫人,寫做人之道,不居功不炫耀。

注釋 資料來自陳魯慎教授之筆記。
註一:
元夕 —— 正月十五為上元,該日晚上稱為元夕,或稱元宵。元夜,乃傳統燈節。
花千樹 —— 星如雨 均喻火樹銀花,極言燈飾多燈火盛。
鳳蕭 —— 即排蕭,因管禮參君如鳳翼故名。亦作是以引鳳來儀之簫聲。
魚龍舞 —— 古代百戲雜陳,如今人之雜技。
娥兒雪縷句 —— 元宵佳節,女士們出門觀燈之頭上飾物。
驀然 —— 忽然間。
闌珊 —— 零落。

註二:
本調寫元宵夜景而自憐憂獨之作。

陳魯慎(1912-2015)
廣州國民大學、香港廣大書院、聯合學院、能仁書院、珠海大學、德明書院等擔任中文系教授達卅年。講授古典文學。享壽104歲。

明 上元燈彩圖 繪畫

《上元燈彩圖》可媲美《清明上河圖》
《上元燈彩圖》是一幅明朝古畫,長達2米、高0.26米;該畫作主要描繪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區,元宵節期間的街市景致,從全景內容來看,畫家描繪的是一次元宵燈市與古董貿易相結合的集市活動,明朝中葉金陵的富庶安逸,從這幅圖卷上可略窺一二。

北京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資深研究員楊新認為《上元燈彩》成畫於明朝的萬曆至天啟年間(1573-1627)屬於風俗畫和人物畫的範疇,其價值堪比《清明上河圖》,但遺憾的是因為該畫作沒有作者款印,所以作者究竟為何人還不得而知,也正因此導致該畫作一直被埋沒於民間不出世,直到2015年1月,邱志傑註解版《上元燈彩圖》才在杭州展出。

基本介紹
中文名::《上元燈彩圖》
年份::明朝
作者::不詳
長度::0.26米
寬度::2米
類型::國畫
地位::與《清明上河圖》齊名
題材::元宵節期間的南京夫子廟街市景觀

來歷
自從《清明上河圖》名聲大噪,這種風格的風俗畫就成為流行,有許多富商會去向民間畫家定製,《上元燈彩圖》就屬於這一類型的定製畫。這幅畫形成的年代在明朝中晚期,原畫作者不明。

《上元燈彩圖》因長期藏匿民間,近年才浮出水面。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定都南京後,金陵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街市繁盛景象一直延迄滿清,而反映明代金陵本土民俗風情的畫卷除有《南都繁會景物圖》,已廣為人知,但《上元燈彩圖》細膩地再現元宵節期間南京老城南燈市與商貿集市盛況,不僅成為人們了解明代社會民俗風情的又一重要文獻,而且也進一步豐富了金陵本土特色文化的研究內容,完全可與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卷相媲美。

技法
從繪畫技法與風格來看,該畫卷工寫兼備,設色典雅,自身藝術價值相當高,記錄的瞬間散發出許多明代南京文化、藝術、民俗、商貿、建築等方面的信息,並將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鮮活地勾勒出來。該畫卷不僅富有十分濃郁的生活情趣,也蘊藏著極高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內涵,因此學術意義非同尋常。

作品特點
《上元燈彩圖》集中在文人生活的描述上,因為南京夫子廟門口自古就是古董市場。所以畫面集中地畫出了中國文人的生活狀態,那裡面有畫廊,有說書人,他們已經開始養水仙花、買假山石、買雨花石、養金魚、養梅花、養蘭花等。

街景
當日金陵秦淮一帶居人於上元節日歡騰遊樂之景,千門萬戶,狹巷通衢,住號行者,老幼男婦,計以千外;畫面上人們逛街賞花燈、看熱鬧的同時,紛紛走進店鋪欣賞字畫,評頭論足;或在攤位上把玩瓷器等,侃價購買;一個銷售樂器的攤主為了招徠顧客,竟然自己彈起了三弦。街市上各式家具品種繁多,如桌、凳、案、幾、椅、檯、屏、架、箱、床等,僅椅子就有圓椅、躺椅、帽椅、根椅,而床則有羅漢床、架子床等。所售家具做工精緻,有些看似紫檀木所制,還有的家具上則鑲嵌著大理石,藉以增強欣賞美感……賞花、養鳥、觀魚。

背景
明代南京為開國京師,朱棣遷都後成為留都。不少王公貴戚,官吏商賈寓居於此,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嗜好賞玩花鳥魚蟲之事,更助長了此風潮的盛行蔓延。該畫卷中描繪有蠟梅、蘭花、水仙、細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繪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銷售奇石的攤位,畫中的孩子對放置於小盆中五顏六色的雨花石頗感興趣。這些都是南京民眾賞玩花魚的生活縮影,從一個側面應證了明代金陵的社會風俗習尚。除描繪有可供人觀賞的盆景、花木、奇石外,還有鹿、兔、孔雀、鶴、鸚鵡、野稚、家雞、金魚,以及相應的攤位等。

金陵城南三山街地區,在南唐以後即為商貿繁華地區。對於明代南京元宵佳節燈景盛況,萬曆年間南京戶部主事張文輝曾經詠嘆:“明燈初試九微懸,瑤館春歸不夜天。光借王城雲爛熳,影流千戶月嬋娟。芙蓉紫爍龍涎暖,琥珀丹傾豹血鮮。玉笛梅花吹徹後,更添銀燭照華筵。”《上元燈彩圖》記錄元宵夜盛況可見,三山街至內橋地區(今中華路)商賈雲集,店肆林立,人煙稠密,十分繁盛。三孔內橋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官宦貴人騎馬乘轎,傘蓋相隨;平民百姓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趨之若鶩。沿街店鋪家家都張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張牙舞爪的金陵龍燈形象逼真,龍身由若干個燈籠相連而成,流光溢彩,渲染出元宵燈節的喜慶氛圍。兩位賣藝人正在街上表演功夫,四周圍滿觀眾,似乎能聽到人群中傳出陣陣掌聲與喝彩聲。有個男孩興奮地點起了煙花爆竹,“乒桌球乓”的鳴響讓旁邊幾個小孩看得樂壞了,一位稚童卻膽怯地躲在了哥哥的身後。畫面上還有許多年輕女性結伴賞燈。元宵期間老城南街市風貌與民俗風情盡在畫中。秦淮燈彩是本土優秀民間藝術之一,也是秦淮燈會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但由於受到材質限制,古代優秀的花燈精品很難流傳下來,研究金陵古代燈彩藝術時,往往只能藉助典籍中的文字描述揣摩想像。而《上元燈彩圖》中的花燈描繪細膩優美,種類豐富,真實地再現了民間花燈製作藝人的才智絕藝和豐富的想像力。

現代註解
自從2010年開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邱志傑就啟動了他的“邱註上元燈彩計畫”,先是臨摹,然後就開始給畫做註解。2015年1月,註解版《上元燈彩圖》“出現”在杭州南山路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此外,邱志傑還發展出一個龐大的“歷史劇推演”計畫,要把畫面上的人物故事推演成一個劇本,可以從中派生出很多展覽,比如漁翁的裝置,就可以做一個展覽,也是一個演出,展覽就是演出,且展覽之間相互關聯,這些裝置都有操作者。

資料來自中文百科全書
https://www.newton.com.tw/wiki/%E4%B8%8A%E5%85%83%E7%87%88%E5%BD%A9%E5%9C%96